第(3/3)页 就比如当年,他在被关银屏捡回樊城。在樊城的日子里,他也是念着老刘的仁义和宽厚,所以决定辅佐老刘。 而他选择辅佐老刘,首先也是冲着老刘仁义,跟着老刘能混个善终,得一个平安退休。 所以在立太子这种事上,当初他极力回避,不愿参与其中。 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不站队,不得罪人,确保无论谁做未来的大汉天子,自己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赵云却不一样。 赵云是一位纯臣。 他一生忠肝义胆,事事心怀国家。 在他的心中,只有大汉的兴衰,只有社稷安危。 为了大汉社稷,他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所以,赵云才敢在萧和未明确表态前,直言不讳地的向他提出要更换太子。 要知道,赵云此举,可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啊。 倘若萧和反对,将此事告知刘禅怎么办? 赵云就等于公开得罪了这位储君。 将来刘禅若能顺利继位,以刘禅的心狠手辣,他肯定不会放过赵云。 到时死的不只是赵云一人,只怕赵氏满门皆有性命之忧啊。 想到这里,萧和对赵云这份舍身为国、不计生死的气节,不由深感敬佩,同时也自愧不如。 而面对赵云的坦诚相待,萧和自觉若再拐弯抹角,倒是显得自己小人了。 何况,他本也有拉拢赵云,加入他废太子团队的意图。 于是,萧和深吸一口气,他向着赵云一拱手,正色道: “子龙适才所言,正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我敢问子龙,可愿与我萧和联手,废掉刘禅太子之位,为我大汉另择一位贤德皇子担当储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