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负责接待的老师也很无奈,当他得知有记者来学校采访也很高兴。继而得知写下《凌晨的光就在前方》的作者留下的通讯地址在燕大,很可能是燕大的学生后,更是无比重视。 只是,在教务处的老师协助下,翻遍学校花名册后也没找到胡为民的名字后,他也很失望。 最近胡为民和他写的这篇文章有多火,自不用多说,没能扯上关系,这位老师也很难受,可事实就是如此。 “也许胡为民只是笔名,那位同学或者老师不想暴露真名也是有可能的。” 在老师那边没收获,赵莉莉只能去采访学生,希冀学生中有认识胡为民的人。 不过,她并没有太足的信心。毕竟学生都认识,没道理老师不认识。 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赵莉莉行动了。 没想到,还真让她找到突破口。 而这个突破口,正是燕大的文学社。 赵莉莉在未名湖畔采访的时候,碰巧遇到陈建公和查剑英等人。 采访过程中,胡为民不可避免地被提起。 查剑英回忆起见到胡为民那天,至今记忆犹新,“胡为民同学不仅文采出众,还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多亏他的当头棒喝,我们才没有误入歧途。” “等等,查同学,陈同学,你们见过胡为民?”赵莉莉发现了华点,连忙追问。 查剑英道:“见过,胡为民同学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身姿挺拔,丰神俊朗,声若洪钟,只要看见,就很难让人忘记。” “二十多岁,身姿挺拔,声若洪钟……”不知怎么的,赵莉莉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让人着脑的门卫的样子。 名字、年龄、个子和声音差不多对的上,只有那个丰神俊朗…… 可是,真的会是他吗? 如果真是他,学校的教职工档案里为什么没有他的名字? 但……万一呢? 呵呵,大家都在找的燕大才子胡为民,其实是一个小小门卫,这要是被主编知道,肯定会惊掉下巴吧。 虽然觉得荒谬,但赵莉莉就是想去试一试。 “查同学,陈同学,要是让你们再见到胡为民同志,你们能认得他吗?” “肯定可以。” “当时印象很深,而且胡为民同学真的很出众,不存在辨认不出来。” 赵莉莉深吸一口道:“那好,诸位同学请跟我来吧。” “赵记者,你要带我们去哪?”陈建公问。 “去认一认胡为民!” …… 文学社的几人跟着赵莉莉,很快来到燕大校门口。 此时,众人的期待慢慢变成疑惑。 难道……胡为民同学来自校外? 不合理啊! 就当众人以为会离开学校时,赵莉莉停在了门卫室门口。 她指着门卫室里面,正在奋笔疾书的胡为民,朝着众人,面色古怪地问:“你们看看,里面坐着的那位同志,他……他是你们说的胡为民吗?” 文学社众人感到荒谬,胡为民是燕大门卫,眼前的记者莫不是失心疯了。 不过,查剑英和陈建公却神情凝重。 “像,身形太像了!” “不行,我要问问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