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谓‘云飞凤台管,风动令香君’,‘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我虽不认得荀先生,但隔着数里也能闻着那幽香,故而才敢笃定。” 虽然这话带有些许吹捧,但李翊语气缓急得当,吐字清晰。 给人一种耳目清新的感觉。 听完李翊的解释,曹操、荀彧、程昱均是一怔。 好缜密的分析,好严谨的推理。 此子竟能单单从香味儿上就能识人。 其心思之机敏聪慧,可见一斑。 “原来如此。”荀彧轻抚下颔,又道: “荀某早年举孝廉出身,的确任过‘守宫令’,只是这令君一称还是不敢当。” 李翊笑道:“荀先生过谦了,原相国长史,名士何颙曾言——先生乃王佐之才。” “如何当不得令君二字?” 荀彧呵呵地笑出了声。 这样一个明事理,又机敏聪慧的少年,谁不喜欢? “好啊,看来李公子真是隐麟在渊,腾必九天呐。” “那荀某也想请教请教,按照你的方法,抓住人之后要该如何追回被贪污的军饷?” 荀彧上来便指出症结所在,此事最重要的是补齐军饷,保证此战能够顺利进行。 李翊拱手道: “既然能抓到贪污的军官,那就请荀先生严查其户籍,连带着家产一起抄没。” “如此既能补齐粮饷亏空,又能杀鸡儆猴,使得旁人不敢贪腐。” 程昱打断李翊说道: “此事程某也想过了,但我们抓到的几个军官名下都已没钱。” “纵使是想抄家,也无钱可抄。” 曹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厉喝: “定是此辈已将钱粮转移至其亲友名下,不然不可能将如此多的巨款一夜挥尽!” 李翊咧嘴一笑: “那就更简单了,将其亲友的家一起抄了不就完了么?” 此言一出,荀彧等人无不震惊。 “若搞连坐,只恐于法不合,有失人心。”荀彧有些担忧地说道。 “这些军官平日里军饷是多少,他的那些亲友难道心里没数?” “既然敢接受这些不法钱粮,那便是知法犯法,抄他们的家也不怨。” 众人闻言一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竟无一人能够反驳李翊的观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