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众人默默无言,他们生怕说错一句话又被李翊给怼回去。 “自灵帝以来,改年号为中平,而天下却未得中正平和。” “盗贼蜂起,奸雄鹰扬,异族时常寇边。” “苍生困于水火,百姓苦不堪言。” “而诸位皆是饱读诗书的正人‘君子’,坐拥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却纵容属下欺压乡里百姓。” “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这便是天下百姓的生活现状!” 话说一半,李翊便停顿了下来,没有接着往下说。 因为凡是讲大道理,一定要慢,学会适当停顿。 给足听众一定的消化时间,才能使你的话语显得有道理。 “这些百姓本都是贫困百姓,只因走投无路,被迫造反。” “他们一路从青州杀到徐州,再从徐州杀到兖州,风餐露宿,拖家带口。” “所为的不过是一口饱饭可以充饥,一片砖瓦可以挡风雨。” “若非情非得已,又有谁愿意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舍弃家园,背井离乡,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呢?” “我闻前日民间出土了一块碑文,上书‘天命已尽,黄天归曹’的指引,此乃天意也。” “曹公上顺天意,下合民心,将这三十万蛾贼一并接纳,有何不妥?” “诸公却齐聚于此,妨碍大义,何也?” 李翊一套组合拳下来,又是大义、又是天意,又是民心。 这些恰恰都是古人最看重的点。 只要你敢违背这三点,那便是政治不正确,要遭万人唾弃的。 果然,这一番攻势下来。 众人再没了最初的嚣张气焰,但面上虽服软,心中却是不甘。 “纵然这帮贼人是迫于无奈,但是其数量庞大,万一再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等万不能冒此风险。” 有士人出言提议道。 “诶,是呀是呀。” “……说得对。” 立马,一群人都跟着附和。 显然这才是最接近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呵呵,方才我已言明,这帮贼人都是背井离乡,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 “如今曹公将之收纳,使其得以安身,倘若诸位不夺去他们的家园,他们又怎会造反?”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只要你们不欺压百姓,谁会吃饱儿了没屁事儿去造反。 衙署之内,鸦雀无声。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目瞪口呆。 现在维持秩序的曹仁也好,还是主事的荀彧、荀攸也好,每个人都认真地听着。 “子玉之言,真乃金玉良言也!” 荀彧微微颔首,对李翊的言论非常高兴。 “不错,李先生之言,堪称是这堂内最响亮的话语!” 曹仁在一旁振臂高呼,不管他听没听懂,他都要帮一帮场子。 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老曹家的利益。 “三十万蛾贼纵然倾心降服,那我这兖州要如何去供养他们?” 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甚至可以说,这才是根本问题。 所有的氏族来此,就是担心要他们掏钱掏粮,甚至可能会侵占他们的田地。 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这才是众人团结一致,来此发难的原因。 “我兖州地少人稀,陡然接纳三十万降贼,只怕用不到半年时间,我州郡仓禀将不剩一粒一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