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备这个人最大的优点的就是不认命。 百折不挠,终不为下。 所以后来才有昭烈帝的谥号。 尽管感慨自己命运多舛,没有属于自己的“玉郎”。 但不代表他就要屈服认命。 刘备当机立断,对关羽吩咐道: “二弟,即日起,咱们下邳、广陵二郡也张贴榜文,号召百姓捕捉蝗虫。”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玉郎真的断定之后蝗灾会加剧,那刘备就必须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过价钱需要压得低一些,二十钱一只足矣。” “只要百姓们捕捉到,各郡县衙署即刻兑换,不得失信于民。” 之所以压价是因为刘备不像曹老板那么财大气粗,即便是二十钱也得是刘备勒紧裤腰带才能凑出来的。 要是之后蝗虫泛滥成灾。 搞不好他们三兄弟还得重操旧业,用来补贴家用。 刘备织席贩履,关羽看门护院,张飞屠猪宰狗。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大哥,这……” 关羽与张飞几乎同时喊出声来。 曹操此举本身就十分怪异,外人看来跟脑袋被门挤了没什么两样。 难道大哥你也被门挤了,怎么会失心疯地去效仿曹操捕捉蝗虫呢? 关键二十钱一只,这累积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就他们三兄弟那点儿家业,可经不起霍霍啊。 “不必多言……” 刘备的态度很坚决,不容两位兄弟提出质疑。 “除此之外,三弟你也去扬州购买些水稻,旱稻也差人到并州买一些来。” “等种子买到,咱们也在下邳推广两稻的种植。” 下邳、广陵的湖泊远比兖州要多,而且东边还临海。 种植水稻有天然的优势。 而这里的百姓本就有不少人在种植,刘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彻底在下邳、广陵推广水稻,取代小麦。 “至于这最后的屯粮一事,我会去与糜先生商议,尽量以低价从市场上购买到粮食,防患于未然。” 糜竺是徐州首富,又是亲刘派。 有他的帮助,夏季真的遭遇大旱,下邳应该也能挺过去。 “大哥,你就这么相信曹操?”关羽眯着眼睛问道。 这些举措耗钱耗力,把这些功夫花在军力上,下邳的战力能提升好几倍。 可大哥偏偏选择了相信那莫须有的六月飞蝗,七月大旱。 刘备顿了一下,捋着自己颔下的胡须,沉吟道: “二弟,自洛阳与曹操分别以来,我们本在同一起跑线上。” “可如今几年过去,曹操已经成为了中原首屈一指的霸主。” “而我刘备却依然在徐州一隅苟安,不管我与他相比能力如何。” “都说明了一件事,曹操肯定是做对了什么事,而我们必须也做对。” “否则我们与曹操的差距便会越拉越大。” 念及此,刘备便联想到了曹操近两年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举措。 可事后看,曹操都取得了成功。 容不得刘备再去质疑。 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吧!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你过江,我也过江。 你捉蝗虫,我也捉蝗虫。 你推广水稻,我也推广水稻。 主打一个抄作业! “对了,兖州那边的局势,也多些细作前去监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