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四月大旱,六月飞蝗,七月绝收,八月得雨。” “现在已是四月底,旱情日渐严重,看来子玉前日之语绝非是危言耸听。” “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古代发展,永远都离不开一个话题——粮食。 民以食为天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 “……唉,蝗虫固然能解一时之急,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曹操说出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粮食! 尽管李翊用“油炸蚂蚱”耍了个小聪明,成功击破了吕布。 但要考虑到兖州全境百姓的生存发展,光靠蝗虫是不够的。 它毕竟不是主粮,百姓也不可能只吃蝗虫。 何况李翊发动百姓捕捉蝗虫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遏制蝗虫生长。 既然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那估计六月是起不了蝗灾了。 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百姓虽然不能靠吃蝗虫顶饿了,但也不用担心蝗虫出来毒害庄稼。 “此前接纳黄巾男女百万口,已是给兖州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今年又遇上如此严重的旱情,着实是难办啊。” 荀攸在一旁无奈地叹口气。 这种自然灾害,真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此前子玉曾找我商议过围湖造田的工程。” 曹操忽然提出了李翊之前提出的推广水稻的话题。 “不知诸位觉着可行否?” 围湖造田,推广水稻? 众人面面相觑,光是听上去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小的工程。 水稻、旱稻的产量比不上小麦,但好处就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如果现在能够成功种植,便能挺过这次危机。 “不过这水稻不需要雨水灌溉吗?” “倘若果真如李司马所言,老天不降雨,这水稻同样不生长啊。” 戏志才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他虽然谋略过人,对农事却一窍不通。 毕竟他的出身注定了他这辈子不用下田干农活。 “倒不是说水稻不需要雨水灌溉,只是不会像小麦那般依赖雨水。” 李翊在一旁为戏志才解释道。 “水稻真正依赖的是由活水自下而上的浇灌,这样便可自行生长。” “那李司马说的水稻,几月能够成熟丰收?” 戏志才提出了一个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因为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种水稻还是旱稻还是小麦,重要的是粮食什么时候能够收上来。 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 “只需三月足矣。” 李翊脱口回答,“现在如果我们栽种,小稻七月便能成熟,八月便能够丰收。” “各郡县靠着原有仓库里的粮食,加上蝗虫的推广食用,应该能够撑到八月……” 嗯……这…… 曹操表面上虽然云淡风轻,可内心却是悸动连连。 他始终观察着李翊的神色,发现他永远是一副云淡风轻、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种从容就连曹操都没有,因为有时候他是装的,而李翊却是认真的。 只是…… 曹操眼眸凝起,沉声问道: “推广水稻需要湖泊,兖州地处中原腹地,罕有湖水。” “何况围湖造田的工程又十分浩大,不是一日两日能够完成的。” “即便此时派遣民工去截断水流,至少也要耽误十数日。” “耽误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恐怕就已经错过了水稻的最佳播种时机了!” 念及此,曹操又是一声叹。 荀攸、戏志才等人也是眼眸深深凝起,如果不是因为濮阳战事,会不会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搞围湖造田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