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操便如实说道: “不瞒二位,现在我这身子只觉有一股暖流席卷全身,驱散着四周寒气。” “四肢百骸也不再似之前那般不得屈伸,整个人都十分暖和!” 这话正是二荀想要听到的。 “……哈哈。” 荀彧扬手笑道: “不瞒曹公,还有两位将军。” “这娇耳又叫饺子,是李司马为之命名,全名叫‘娇耳祛寒汤’。” “是用羊骨慢熬,再用上十余种祛寒滋补的药草熬制。” “只要一碗下肚,任它大风大雪,也绝不会感到手脚冰冷,四肢不能屈伸,冻疮更是不复有矣!” 哈哈哈…… 曹操的笑声再次响彻整个衙署。 “子玉啊子玉,他总是能给我整出些新花样来。” 这事儿的确玄奇。 若是换做别的人告诉曹操,只要喝一碗汤,便能够让三军将士抵御风寒。 那他曹操肯定是一百二十个不相信。 但只要说发明这汤的主人是李翊,那曹操即便不相信也非要去一证真假不可! 只要将士们不再受冻伤影响。 那么……西进洛阳,迎奉天子一事又可以提上日程了! …… 那边李翊一面招待客人,一面命下人抓紧时机下饺子。 多余的饺子汤,则拿去分给病人吃。 周围人都称赞李翊仁德心善。 但这也只是李翊的营销手段罢了。 现在陈留的百姓都知道李翊治好了伤寒症,把娇耳汤喂给这些伤寒症患者吃。 等他们吃了,是最能切身感受到这汤祛寒效果的。 待他们回家以后,告诉家人,家人在告诉路人。 如此口口相传,娇耳祛寒汤的名声不就打响了吗? 这便是李翊引以为傲的营销手段! 一呼百应。 很快乌压压的人群来到李翊府邸,这些人当中当然有因为钦慕李翊名声前来捧场的顾客。 但更多的是跟李翊合谋入股的陈留世族们。 他们出钱出人,先营造一副娇耳祛寒汤效果很好,生意很火的假象。 然后吸引路人百姓过来,把名头打响。 到时候赚到钱了,世家们的钱如数奉还。 百姓们的钱三七分账! 只不过有些世家子弟有些用力过猛,居然直接掏出一袋金子来,说是要品尝一下娇耳祛寒汤。 “这……先生外面围满了百姓,咱们这府邸都快装不下了!” 典韦忙得焦头烂额,曹休不走,他的管理能力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哈哈哈,我这李府竟成了商府,也罢,你只管带人去收钱就行。” “……呃,遵命!” 典韦在战阵之上尚且未曾如此忙碌 此刻他恨不得去战场杀敌,也好过现在招呼客人。 “哈哈哈……” 看到这络绎不绝的一幕,曹操轻捋胡须,忍不住笑道: “看来子玉拯救了兖州八郡、徐州四郡的伤寒患者,大家都跑来报恩了。” “这娇耳祛寒汤卖的这般贵,尚有如此多的客人。” “子玉若是不为我之部下,做一商贾,怕也是能有一番大作为!” 众人见着曹操来了,连连顿首。 曹操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各忙各的去。 大家为了这生意就已经够忙得了,实在没必要专门来照应他。 不过老板来了,李翊还是有必要上去接的。 这其实也在李翊的意料之中。 很明显嘛,娇耳祛寒汤一出,曹操等人闻着味儿就来了。 光是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就足已经令人侧目。 …… 弘农县。 这里是前少帝刘辩的龙兴之地,也是长安城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路。 如今天子的车驾就走到了这儿。 整个汉庭的东归路程也算到了一半儿。 天子刘协此时其实也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罢了,现在他却不得不和百官一同忍受赶来的艰辛。 这期间,有两人是他最为倚重的。 一位是自己的老丈人,另一位也是自己的老丈人。 一个是皇后伏寿的父亲伏完,一位是董贵妃的父亲董承。 之前李傕的西凉兵穷追不舍,就是倚靠董承找来了白波将军韩暹和董卓旧部杨奉,才一举击退了李傕的追兵。 但…… 请神容易送神难。 无论是杨奉还是韩暹,他们本来就是黄巾余孽,是逆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