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艺-《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第(3/3)页
蒋介石哆嗦着对孙铭九说:“如果你是我的同志,现在就开枪把我打死算了。”
孙铭九回答:“委员长,我们决不对您开枪,我们要求您领导我们抗日!”
上午9时,孙铭九将蒋介石“护送”到了西安城,把蒋介石交给了张学良。
由于这一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称之为“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拒绝执行上司的命令,并实行兵谏,名垂千古。
□错误用人克莱斯勒惨败
有时错误地用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惨败。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HRYASLERCORP)创建于1923年,比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分别慢了20年和15年。该公司创始人克莱斯勒早在20世纪初已注意到汽车行业的发展前,亦看到福特汽车公司的业务一派兴旺,于是下决心投入这个行业经营和竞争。公司成立后,尽管经历过多次失败和挫折,但总算顺利发展,业务不断扩大,成为美国最大三家汽车公司之一,扬名于全球。
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克莱斯勒先生年事已高,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把公司的大权交由财务科班出身的汤森。
汤森从到克莱斯勒公司当会计主任至任总裁时,已有10多年之久,他本应对驾驭全局有经验和能力的,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任总裁后做出许多失误的决策,使克莱斯勒公司失去一次又一次的商机,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经营亏损。
汤森对财务的计算可说滴水不漏,绝不会有差错的。但是,他却形成一种只算眼前数字和利益的思维习惯,缺乏长远观念。他强调要重视下一季度的利润,把长远发展计划摆在次要置。克莱斯勒公司之所以能与福特和通用竞争市场,原因是其汽车各部件的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优胜于福特和通用的产品。但汤森主持后,认为花太多精力和财力在零部件的加工工上,会减少整体利润收入,因此而放松了该项优势工作。这样的结果,导致克莱斯勒汽车相比福特和通用汽车而丧失了优势,相反,人家还有不少优于克莱斯勒汽车之处。从此,克莱斯勒汽车的竞争力下降。
汤森主持克莱斯勒公司后,由于他侧重于做些吹糠见米的眼前工作,毋庸置疑,公司的近期收入会相对增加(与减少长远投资有关),股东们为此对汤森的作为也没有提出异议,并满足于眼前的较优红利。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很快就暴露出问题了,克莱斯勒公司由于放松了对新型轿车和卡车的开发,没有投入资金研究新工艺。一两年后,福特、通用及其他一些汽车公司纷纷推出新型轿车和卡车,克莱斯勒公司一下与竞争者拉大了差距,连眼前利益也保不住了。
正是这个时候,雪佛莱的“天琴座工星”车和福特的“平托”车已投入市场,这两类微型车正好迎合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发生石油危机的需要,又能与福克斯威根的“甲虫”车及日本的经济车抗衡。克莱斯勒公司的员工及高层管理人员看见这种情况,纷纷向汤森提出建议,希望克莱斯勒公司迅速开发有竞争力的微型汽车。但汤森一概予以否决,他并且拒绝参观各种微型车的新闻发布会、展销会,自我隔绝与微型车世界的任何联系,使他变得对市场情况不甚了解。他由于形成了“专业癖”,只对眼前的数字看重,不愿深入到生产车间及员工大众中去,整天在办公室发号施令。
世界石油危机带来全球石油供应极度紧张,油价为之暴涨。此时,各类省油的微型车走红全世界,需求十分殷切。克莱斯勒公司在汤森的指导思想控制下,一直生产耗油多的大型汽,这种违背市场需求的经营之道,只好自吃苦果了。到1974年,克莱斯勒公司亏损5200万美元,销售额下降了50%多。此时,汤森才紧张起来。为了摆脱困境,他下令解雇工人,从1974年至1975年,他解雇了近三分之一的工人和工程师;另外,从1975年起,公司开始发展微型汽车。岂料到1975年下半年以后,微型汽车市场已呈饱和状态。原因有两个,一是率先开发微型车的汽车厂商已大批量推出其产品;二是到1975年下半年石油危机已化解,即石油禁运政策宣告结束。
克莱斯勒公司在该“出手”时却“袖手”,在大家“罢手”时才“出手”,结果其刚推出的微型车订单甚微,造成新的汽车积压。
在多方不利因素的夹击下,1975年克莱斯勒公司又增亏2059亿美元,使之迫近倒闭边缘。到1976年。林思·汤森被迫下台。
克莱斯勒由于错误地利用只算眼前数字和利益的汤森,不可避免地濒临倒闭边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