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社会我杜哥(二合一)-《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宋朝对女子尚算宽容,只要她跟这些女眷交往时态度谦和有礼,日久见人心,那些不好的言论总会消失。

    她半眯了眼睛,目光阴狠:“如意,你去前面爷们那边,吩咐世子身边的小厮到靖国公世子那里,透露一下宁国长公主的美貌天下无双。”

    不一会儿,她回来了,脸色倒没什么变化,只是朝着杜锦宁微一颔首。

    介绍加寒喧两句,这才认了一桌半的人,还有两桌半没认完呢。

    杜锦宁也不管离开后别人怎么议论她,出了偏殿走了几步,早在跟龚氏发生口角后就离开了她身边的春禾,忽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她身边,凑到她耳边低语。

    苏氏虽不精明,交际上却是没大错的。杜锦宁在众人面前抬高她,她心里隐隐既高兴又骄傲,于是领着杜锦宁,从上首那桌开始,将屋里的众位夫人和小姐都介绍了一遍。

    原先她就怀疑张家搜出龙袍之事,有杜锦宁做的手脚在里面。从龚氏这件事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极大。

    她转过头去,又看向另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你去盯着杜锦宁,看看她吃完宴席后什么时候离开。得了消息传递给如意,让她透露给靖国公世子。”

    杜锦宁笑道:“今年来不及了。早稻还没收割完毕,晚稻已经开始育苗了,否则赶不上农时。因此得等到明年春天才能推广。不过种子数量还是有限,不能大面积种植。”

    但她就咽不下这口气。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可如果被人在宴会上轻薄调戏,她做得再好也没用。名声一落千丈,再想挽回就难了。

    杜锦宁以前把自己当成男人,极少在内宅里混,她还担心杜锦宁不知如何应付这些内宅妇人的招数呢。谁知道杜锦宁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事情捅到她跟赵晤面前,人证俱全,她跟赵晤想不处理龚氏都不行。

    杜锦宁只好跟大家道歉了一番,又把苏氏送回到她的座位上,这才告辞离开。

    郑太后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有些复杂。

    有人又问起如何种植高产水稻来。

    杜锦宁本也没怎么担心,御宴吃得挺开心。此时见太后这样,心下更是安定。

    她对燕姑姑道:“一会儿进了大殿,你去找太后娘娘的心腹宫女,把这事跟她说了,让她抽空跟太后娘娘禀报一声。”

    她这谦和有礼的态度,自然赢来了大家的夸赞,直把苏氏夸得合不拢嘴。

    正殿的席位跟偏殿不一样,正殿是每人面前一个小案几,独自一桌。郑太后坐在最上首,两边依品阶依次排列,跟着祖母或母亲来的小姐们则坐在后面一排。

    想起来之前曹嬷嬷的劝说,她顺着大家的话道:“公主确实是个好孩子,每日早上坚持来给我请安,吃饭的时候还站在我身后布菜。我说你这么忙,每日要去庄子上,哪用得着每日跑过来请安?跟她说了多少次,我公公也发了话,她才没再坚持。这孩子,是真孝顺。”

    她最讨厌这种后宅手段。

    赵明月也才去婆婆那里刷声望值回来,见了杜锦宁进来,赶紧朝她招手:“这边坐。”

    虽说是低声,她的声音却恰好让人听见。

    杜锦宁那五百亩水稻的产量大家可都算过的,一亩八石,五百亩就差不多有四千石。这么多种子,她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总能比其他人先拿到稻种。

    在座的都是主母,主掌着家里中馈。每家的田地都有不少,自然希望能在晚稻的时候种上高产水稻。

    “齐夫人你是个有大福气的。儿子争气,娶了公主做儿媳妇,还这么孝顺你。不像我家那儿媳妇,家世不怎么样,臭毛病还不少,整日娇娇弱弱的,叫她来请个安,不是这病就是那痛,实在叫我看不惯……”

    “是,公主。”春禾应了一声,转身又离开了。

    因念书科举做官的关系,本来她的名声就不怎么好。刚才她之所以去苏氏那里装贤媳,就是刷一波好感。毕竟以后重要的宴会她都得参加,名声不好、人缘不佳被人冷落,总不大舒服。

    听完春禾的话,燕姑姑悚然一惊,跟杜锦宁道:“公主,您可得小心了。那位靖国公世子最是好色,偏他前头三个哥哥都死在了战场,现如今靖国公府只剩了他一个儿子,老夫人把他宠得无法无天。现如今西北全靠靖国公守卫,就算他轻薄您两句,恐怕你也得受着。皇上不好对他太过严厉,最多斥责两句也就罢了。”

    在京城贵妇圈里风光多年,这样被杜锦宁打脸,她要不把场子找回来,谁还买她的账?如果杜锦宁还没研究出高产水稻,这口气她也就强忍下去了。可现在高产水稻被研究出来了,她还听说工部有四个官员被派去学如何种植高产水稻,而且还学会了。想来这个杜锦宁,在赵晤心里份量不那么重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