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塘背村隶属高凉县城管辖,1986年的高凉县城主要靠城里的几间省企工厂撑起经济大旗。 橡胶厂、轮胎厂,还有砖机厂。 厂多,自然在职工人就多,86年的厂职工每个月普遍有四五十块的工资,比起农村一年到头只有一百多块的收入强多了。 在吃饱穿暖之余,自然也比农村人更舍得花费。 两母女在路上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高凉县城。 叶春妮是第一次来高凉县城,梁丽英虽然来过一次,那也是二十年前的事。看着城里整齐划一的楼房,还有笔直交错的砂石路,两母女站在原地好一会儿都回不过神来。 叶春妮想的是……万万没想到自己能亲眼见识到八十年代的县城,比起后代繁华的街道,夺目的高楼大厦,眼前的小县城真是小得可怜。 而梁丽英受到的震撼更大。 “春、春妮,”梁丽英紧张地攥着女儿的衣服,说话都不利索了,“我、我们真的要进城了?” 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妇女来说,农村就是她宽阔的天地。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山上到山下,每天有忙不完的农活……她从未想过哪一天能走到县城。 “要不,我们还是回村吧?” “妈,跟我来。” 叶春妮默默感慨完后,此刻心里的斗志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焰。 八十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是倾向工农阶级,很少有人会选择出来当个体户做小贩或者中间商的。 这时代县城里的人对“小贩”普遍是看不起的,还停留在游方郎中的印象。 殊不知正是因为很少人会进入这一行,其中隐藏的商机有多厉害! 而她,恰好能成为吃到蛋糕第一口的人。 叶春妮怎么能不激动? 她都快兴奋得要原地转圈圈了,是好不容易才压制下来的。 -- 叶春妮问准城里最大的药材店位置后,捧着装地龙的陶罐找上门。 远远的,她已看到“清心堂”的招牌,门面装修得干净严肃,时不时还能见到提着中草药包的人从店里走出来。 叶春妮也没急着进去,寻了个能大概观察到店里环境的角落,静静站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