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刑场再变(下)-《侠道修圣系统》
第(2/3)页
萧墨暗道:“这刘瑾也真是不简单,巧言善辩。费了这么多的唇舌,不过就是为了讨好正德皇帝的奶娘嘛!到让他得这么冠冕堂皇。”
史书对谢迁的记载:
明孝宗逝世,其子武宗即位,之后,谢迁晋升为少傅兼太子太保。宦官刘瑾乘皇帝年幼,独揽大权,排斥忠良。谢迁认为事关国家兴亡,决心“触危机而罔恤,当逆峰而直犯”,多次向皇上陈述已见,但都遭到拒绝。直到要求诛杀刘瑾的建议没有采纳,谢迁就同刘健一起辞官回家。
刘瑾对谢迁怨恨不已,一个叫焦芳的人由于投靠刘瑾而挤入内阁,对谢迁也深感不满。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二月,刘瑾、焦芳一伙借口浙江推举的德才兼备的人,如馀姚人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人徐文颜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草拟的诏书又出自刘健之手,胡馀姚隐士这么多,肯定徇私勾结,互相拉扯。
企图以此作为谢迁、刘健的罪状。他们假传皇命,将周礼等人关进监狱审讯。刘瑾还企图逮捕刘健、谢迁,抄没两家财产充公,幸亏李东阳竭力为他俩解脱。结果,朝廷将周礼等人统统发配到边疆服役,并且下令:从此馀姚人不得入选京官,只能派作县令。
话已经到这个份上了,虽然刘瑾话得十分好听,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也是先礼后兵,如果朱开智非要强自出头,结果极有可能会被刘瑾扣押。
此刻的刘瑾已经独缆大权,而明武宗又贪‘玩’去了,真将刘瑾惹火,他便可以用不遵皇命的罪名将朱开智论处。
于是朱开智口气已经松了一些,道:“好,今日的事,朱某人是管不了啦!不过,卫公子,洛阳城的乡亲们,请你们放心,如果有人胡乱了结今日之案,本府一定会上表叁奏,要求大理寺翻案。”
在场众百姓陆续叩拜朱开智大恩。
朱开智又和蔼可亲的问萧墨今后打算,萧墨也不瞒他,是要带上黄金梅及养母卫婆陪伴安慧婆媳移居长安华阴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