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桃源庵-《侠道修圣系统》
第(2/3)页
四面环山,恬静幽雅,景色殊异,以风光近武陵桃源而得名。
这一带多为悬岩峭壁,有松鼠涧疾流夺谷而出。沿涧入谷里许,乱石塞谷断流,有巨石相倚成洞。
桃源洞深藏武夷山中,循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的松鼠涧溯流前行,可至桃源洞口。
穿岩隙跨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田畴平旷,院舍井然,有庐舍、桃园、竹林、石池、小涧等,俨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苍屏峰、三层峰、天壶峰、北廊岩等环拱四周,开元堂坐落于其中,是武夷山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有桃源庵、开源堂旧址,还有寿桃石、金砖石、离泉、吴公洞等景点。北行可攀登三仰峰。
桃源庵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士来此隐居。
会稽女冠孔氏、庄氏、叶氏后人称三皇元君结伴来武夷,后皆结茅于桃源洞,并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
宋儒陈石堂、高士吴正理也曾居此炼养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隐居桃源炼丹。元朝时扩建刘文简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刘文简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
当时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占地面积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明吴拭小桃源洞访道人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道观经过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处殿堂倒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华侨胡文虎先生偕同海军司令萨镇冰先生来此朝山游玩,见道观破烂不堪,胡先生当场捐赠五百大洋作为重修资金,并一同题写“小桃源”匾额挂于山门上。
道观经过“文革”破坏,只剩下中间一座殿堂空壳。
萧小墨见快活门的人离去,考虑到面前还有冉莹莹和卫义莲,便收回侠道修圣系统的全程监控功能。
卫义莲奶声奶气的道:“师父,你老人家在想些什么?刚才冉大姐都叫了你三声呢?你却始终不曾回应!”
“啊!不好意思,怠慢了!”
萧小墨道。
冉莹莹道:“不别客气。汪教主是在思索快马王展鹏的来历吗?”
萧小墨点点头。
冉莹莹道:“可曾有点眉目了?”
萧小墨摇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