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阳城少杰 第一章 神秘的信-《阳关道记》
第(2/3)页
“少爷,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正好,栓子带你多转两圈儿!”
“少爷,你从我肩头往前看,就能看到大路口!过了那个路口,咱就能看见大江了!”
背着兰望的少年也算是天生长了一张巧嘴,非常健谈,自打出了兰家大宅的门儿,这两片嘴皮子就没停过。
兰家大少爷只是听着,也不回答,只是四下望着,过一阵子就摸一摸怀里那封信还在不在。与此同时,他作为一个老雇佣兵的职业病就又发作了:出门才走了没多远,他就已经记下了这条街上所有的制高点、岔路、暗巷以及各个宅门的外观特点。
小厮还在继续喋喋不休。兰望观察了一会儿,就突然出言打断:“栓子,你给我说说,这条街上除了咱家,都住这些什么人?”
这个小厮倒是没有像丫鬟和看门老人那样一听到小少爷开口就惊讶的不得了,只是一愣,之后就立刻把话接上了:“好叫少爷知晓,咱这条街上住的都是体面人家,武人的话最低也是参将,文人那可就多了!书香门第都能成堆儿,朝中退下来的御史侍郎翰林之类的多不胜数,离这儿不远还有一家告老还乡的尚书!少爷,你别看咱们阳关在大令朝最北边,地处偏远,可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年年乡试和南都春闱都能送出去一大堆才子!岁岁年年如此,这贵阳街衣锦还乡的贵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要不然怎么叫贵阳街呢!”
“少爷要不要听栓子给你讲讲咱们大令朝都有什么官儿?”
“这小子知道的东西还挺多,得多向他打听打听,说不定能有什么收获。”少爷在心里盘算着。
兰望乍一听过去,纵使他的历史不好也知道这令朝的官职至少从名称上和原来中国古代宋明乃至清朝时期的官制职称差别不大,所以就不想再听,只是追问:“那你说这一片靠外一些的住的都是什么人啊?”
“啊,回少爷的话,靠外一些的住户就都没有官身了,大多都是些商贾,有常年住在这里的,也有只是在这里开个别院供行商落脚的,住的人倒还蛮多的。不过,这些人虽然不当官,但是大多都有官面上的人照拂着,要不然哪怕他们一掷千金、万金,也不能在这大名鼎鼎的贵阳街上置办一处产业!诶我说少爷,话说回来,你小小年纪打听这些干嘛?”
他也是奇怪:往常像块木头似的少爷,今天怎么开始打听这打听那了?
兰望心里暗笑。这个小厮到了现在才察觉出自己和原来不一样、变得与众不同了,反射弧不可谓不长。不怪大家都说,健谈的人往往短于倾听,其他人露出点行迹他们都察觉不到。
“嗨,我就这么一问。”兰望的语气里已经自带老气横秋的味道了,“一会儿别光在高墙街转悠了,往大槐树那边去。”
小厮的脚步骤然停下。
“少,少爷,你,你去大槐树那边干什么?老爷交代了,最远不能走过高墙街啊!大槐树离这里起码五里地,过了时不回去家里肯定派人来找,栓子我这儿没法交代啊!回去还得吃瓜落儿!老爷仁慈不责难我,老爹也得请我吃棒子炖肉!少爷您行行好,饶了小的吧!”
这一串求饶婉转动听、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浑然天成,一套一套地成串说出来仿佛单口相声一样流畅,跟原来世界北京天桥下的老艺人似的。饶是兰望自诩笑点奇高,也是忍俊不禁。
他笑骂道:“胆小鬼,连我这个不到九岁的孩子都不如!到时候你就说是我的主意,保管没事!”
“少爷,您是没事儿,可我有事儿啊!您顶多挨几句骂,我这屁股可又得一个月沾不了凳子了!算小的求您了!”
“我是真的要去大槐树,有重要的事情。”兰望的声音重归严肃。
“少爷,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