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马军奔驰,自显美县方向浩浩荡荡杀奔而来。(. 无弹窗广告)⊥燃文小說, 前方穿梭的侦骑,甚至都已能见到番和城在望。 不过百里路程,对董卓所部的正经西凉骑军而言,真不算什么天堑险途,简直是拍马便至。 然而这支北地最可夸称精锐的军马,就这么顿守在显美县,一兵不,一信不进,只等着守在番和县里的光杆谏议大夫自己去和叛贼拼命。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这乱世军阀信守的八字真言,倒是在这支军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沿途还是能见到被火焚的村寨坞堡,到处都是战火延烧后的惨淡景象。但是却不像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般,处处都是残肢剩骸,是被妖鬼羌人作践的汉民尸。 路旁倒是也有不少尸骸横陈,但几无例外的,都是被击毙的羌军与尸兵。 董卓一军,仍然推崇汉家兵制,以级记功。要是那些谈不上军纪的杂牌边军,见着这样情形,差不多便要本能地去抢夺这些级。然而此时身为并州刺史的董卓治军也算是颇有章法,军规更是严厉,沿途不论马军、步卒还是小部辅兵,望着满地级也只是干咽唾沫,并没有乱了队形。 若将世间推后个一两年,董卓趁着太平道起事时候,大肆收纳羌人以扩充军势,这支曾经号称西凉第一强军的董家军,也就变成了羌贼军。汉末纷争之时,这支羌贼军造成的破坏力,甚至远在曹、袁、孙、刘诸家混战之上。(. 无弹窗广告) 董卓虽然早已转了文臣身份,但依然是军将出身,战场上的气味,格外地较他人敏感些。他胯下战马,更是不停地打着响鼻,显出一股烦躁不耐之意。 可对这样凭军功博得今日地位的重将,这种战阵气味倒让他有了一种如鱼得水、万事在握的感觉。 队伍后面,不论是段网、张规,还是李参、马艾,这时候都只管抱着马脖子赶路。这几位二千石高官身边都有董卓的亲兵拱卫,也不知道算是侍奉还是看守。 那几位颠簸了这么久,如今落到这个局面里头,说心里面不丧气那是假的原本还计议得清清楚楚的局面,怎么一转眼就调了个?现在的局面,就是一位大州刺史、一位中枢贵官,亲率大军去寻一位六百石谏议大夫的麻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