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由于白发主祭时常救治兵士百姓,自己本心对生命极为敬重,其又经历过幽王动乱年代,对周王国所谓礼法制度十分不屑。此次宗庙请他数次都没理会,最后听说丹阳瘟疫肆虐,便不告而来。 荆湘是若敖后期才进入军中,对幽王动乱没有太深的感受,而楚国为了向中原靠近,在国内推崇周王室礼制多年,其深受影响,多次前往周王国。后来刚担任军帅时,与庸国死磕多年,受庸国民风影响,对死亡、生命极为淡漠,手下将士深受影响,打仗不惧死亡,楚军战力大幅度提升,对楚国对外扩张做出滔天功劳。 两者本性的截然不同,导致两者关系十分紧张,瘟疫之事,既是他们两人的较量,也是两个团体之间的较量,现在丹阳城内将士和民众都被挑起了情绪,瘟疫也在愈发严重,处理不好的话,要么兵变要么瘟疫彻底爆发。 听完熊彻讲述,不想思考的李华蕴下意识便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既然说不通,那就搬家呗!” 听到如此回答,三人懵逼的看着李华蕴,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熊彻喝了几大口茶水缓了缓心神之后说道:“李兄可能有所不知,丹阳作为都城,城内及周边不算驻军有数十万人,何况还要重建城池、道路、宗庙、学宫、阵法等,还需通知百姓和天下各国,上告诸神先祖,堪舆地理,军事布防等等。总之,迁都一事极其繁琐,所需时间极为漫长,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 李华蕴端起茶碗抿了下掩饰自己的尴尬,“我这就是随口说说,当不得真,让我想想啊。” 看看祁姨又瞅瞅李兄,熊彻一脸惆怅的端起茶碗,如饮酒一般大口喝了起来。 续了几次茶水之后,看着李华蕴抬手揉着脑门,小白不再纠结仇恨一事,拽了拽他的衣角,心疼道:“蕴哥,你还记得前几天你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吗?” 李华蕴转头疑惑道:“哪些故事?” 少年思索着前日李华蕴所言故事,小声说道:“就是你家乡那十四年战争,很多人……” 听着小白的讲述,熊彻与素衣女子惊诧的看着李华蕴,没想到他家乡经历过如此黑暗的年代,民众如此艰苦,战士们是那么的英勇无畏,那坚贞不屈的精神,那崇高的精神理念,那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的坚定信念,一句句一字字都让二人对那群英雄们充满了崇敬与钦佩。 家乡的历史从小白口中缓缓讲出,听着他如数家珍般将自己说过的话复述,李华蕴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那十数年,家乡前辈们万众一心,抵御外悔的艰辛,那先辈们奋不顾身的心中感伤之余想起了对策。 随着小白讲述完毕,看着沉浸其中的熊彻,怀念着自己的家乡,李华蕴叹了口气问道:“熊彻老弟,祭司他们是为了解决瘟疫,而将士们是为了心中信念。” 熊彻点了点头正欲开口,李华蕴接着说道:“在不寒将士们心的情况下解决掉瘟疫就行了对吧。” 熊彻再次点了点头看着李华蕴,眼中充满了希冀。 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茶润了润嗓子,李华蕴郑重的说:“将士和民众们想要给战友一个体面,祭司他们想要迅速的解决瘟疫,既然瘟疫没办法,掩埋又来不及,那只有让将士和民众们同意焚烧遗体。” 听到李华蕴最后一句话,熊彻眼神逐渐失望,摇了摇头道:“即便吾荆楚之人不在乎中原那些极其严格的礼仪制度,但也不可能焚烧亲朋遗体,若对待殡葬不用心,亲朋就会变成厉鬼与幽魂,无法到达阴间与先人相聚。如果强行命令他们焚烧,别处对荆楚之人肯定会更加鄙夷,将士与民众会对国家失望,楚国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这事儿所有人都不会同意的,何况还有宗庙那群老祖宗看着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