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毅轩家挣钱挣得更加积极了,做农活做的也非常的狠。 而且,很多村民都悄悄的告诉了他一个消息。说是陈毅轩家里从早到晚都会传出一些读书的声音。 陈七两那个时候还在想,他们家就是异想天开,就是在做白日梦。 读书有那么好读的吗? 读书不要钱的吗? 读书想出人头地,那可不是一般的难。 因为读书本身就需要大智慧大毅力。 陈七两自己也是读过书的。读的时间还不短。他六岁启蒙,读了整整的十年。 他也参加过一次科学考试。 也就是他十六岁那年参加的科举考试,让他认识到了,自己与县城其他读书人的差距,如同天堑之别。 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他们的。 经史子集听上去只有四个字。但是,想要考上秀才所要读的这些经史子集,至少是三百本! 这么多的书,他家里所有人哪怕干整整三四百年的农活,还不吃不喝,都不一定能够买得起。 因为有些书,是家传绝学。是绝版了的好东西。没到他们那个层次,他们那个阶级。他这样无名无声无籍的农家子弟,根本借不到的。 陈七两当初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之后,他就放弃了那个想法。 如今他隐隐约约猜出,陈毅轩是应该考上秀才的时候,他心里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感觉到特别的酸,特别的痛。 在他看来,陈毅轩时隔多年才重新读书,那都是做的冤枉工。 可是,他为什么只努力了这么短时间,他就突然考上了呢? 难道这其中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吗? 就比如说,陈毅轩他在城里的那个亲姨妈…… 张家是大户人家。 也是官宦人家。 张家跟赵家是多年的姻亲。 张家如果在赵县令大人的面前开了口,说陈毅轩是他啥啥人,说不定赵县令就给了张家的家主一个面子。 哪怕明知道陈毅轩考上秀才的火候还不够,可他还是坚持给了他一个秀才的名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