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关于中国和奥运会的联系,最早在1910年的时候,曾有人在《申报》发出著名的“奥运三问”,正式让奥运会走入了国人的视野。 第一问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 这一问题在1932年得到了回答,当时中国派出了第一个奥运会代表团,由刘长春领衔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标志着中国运动员首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 第二问是中国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 这一问题在1984年,同样是洛杉矶奥运会上得到了回答,当时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赢得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第三问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这一问题则是在2001年得到了回答,当时京城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夏季奥运会。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见证了中国从对奥运会的陌生,到逐渐参与其中,并举办奥运会的历程,体现了中国体育和国际接轨的努力,更象征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中国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的热情是空前的。 整个国家的老百姓被集体动员了起来,只为了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新面貌,让那些始终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西洋人知道,中国的真实一面到底怎样。 虽然最开始有些抗拒,但是,能够参与其中,张楚还是倍感荣幸。 8分钟的单独表演时间,这在正常开幕式演出当中是独一份的。 拳法、双手刀、轻功…… 演出的内容,经过张楚,以及开幕式顾问团的反复编排,研究,最终确定了下来。 为了确保开幕式当天的节目效果,张楚光保密协议就签了十几份。 甚至还有人提出,开幕式前一个月,让张楚封闭彩排,不与外界接触。 对此,张楚给出的回应是:玩蛋去! 老子拖家带口,为了参与演出,还要被关一个月的紧闭? 凭啥? “好!非常好!特别的好!” 耳麦里传来了张一谋的声音,连着三个“好”字。 张楚拿起地上的刀,朝着主席台那边走了过去。 每一个动作,早就烂熟于心,今天彩排不过是熟悉场地,还有灯光。 奥运会开幕式是在晚上,张楚表演的时候,偌大的体育场,除了一束追光之外,再没有别的照明。 在这种环境之下,张楚还要保证演出万无一失,每一个动作都不能出现纰漏。 难度可想而知。 特别是苗刀术,换成拳法的时候,张楚飞刀归鞘的那个动作,光线不足,能否完美的呈现出来,一直是张一谋担心的问题。 “牛掰!” 见到张楚的时候,张一谋也忍不住挑起了大拇指,导演组的其他人更是纷纷鼓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