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国考压轴-《重生印度当警察》


    第(2/3)页

    题目中不少都是一些冷门的人物和知识,总之想要全都知道,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仗着自己强大的记忆能力和唤醒的前世庞大记忆内容,大部分题目罗顿还都能写出个所以然。

    当然,也有个别题目,他的确是完全不知情,那只能胡乱写了,能不能蒙对就看运气了。

    主观题毕竟不像客观题有答案可以给你选,所以靠蒙的话,这题基本上是得不到分数。

    第五天早上开考前,坐到座位上的罗顿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气。

    前面四天连续考试还真是有点难熬啊,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折磨。

    他的手因为书写感觉都有些发麻发痛。

    平时练习的时候,字数写得比考试还多,似乎没什么问题。

    可罗顿心中清楚,一切都是压力带来的。

    考试过程中每一个字都是比平时写字的负担要重上好几倍。

    最后一门大论文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

    看到上面的题目材料,罗顿双眼一亮。

    是关于去年孟买恐怖袭击的描述,要考生论述警方和政府在此过程中的失误之处,以及将来如何预防这些恐怖袭击,请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出这样的题,恐怕很多考生都有想过。

    因为考题中很多都是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时事。

    所以说,考生备考的时候由于需要专心投入复习之后,所以他们的父母,亲人会帮忙将每天报纸上重要的新闻大事给剪下来,没报纸的,电视上看到的,也会记录下来。

    然后他们将这些整理好给自己备考的儿女在一个时间统一阅读。

    这都是为了应对国考中的一些关于时事的考题。

    去年发生的恐怖袭击,影响如此巨大,大家都认为考试中会被考到。

    当然,大家大部分就是认为应该是作为一道小题。

    却没想到直接当做了最后大论文的题目,这点让人意外。

    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国内国外,各种专家学者已经发表了无数的对策,还有政府及警方,反恐部队的一些问题也都有一些描述。

    可以说,这道题有送分的嫌疑。

    因为这样大的事,考生们不可能不关注。

    罗顿第一个念头也是这么认为的,想要将看到的新闻,各种专家学者的观点整合一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不过,他很快就否决了自己这个念头。

    这题目真要这么简单,如何压轴?

    罗顿意识到,真要这么写,差不多就是随大流,完全没新意,哪怕你写得再好,得分肯定不会太高。

    琢磨了一下,罗顿有了另外的想法。

    现在市面上那些专家学者给出的建议其实都大差不差,比如给地方警察增配火力,不管是枪支还是车辆等等,都要加强。

    总之,孟买恐怖袭击中很明显看出警方这边的火力不足,还有就是加强各部门协调等等。

    关于这些,罗顿会写,不过会一笔带过。

    他真正要写的是,如何执行。

    罗顿记得两年后,也就是2011年,孟买再次遭到了一次重大的恐怖袭击。

    11分钟内连续发生3起炸弹爆炸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

    距离2008年的恐怖袭击才过去三年,孟买的各种反恐依旧是那么的拉胯。

    自从2008年之后,孟买的确是加强了警方这边的火力。

    甚至也让反恐精英部队部署在了孟买等一些重要的城市。

    要知道,之前这些反恐精英部队只有德里有。

    有什么反恐任务才会从德里调集。

    现在在重要城市驻守一批反恐精英部队,可以更快做出反应,不至于像黑猫突击队那样从德里来到孟买时,中间发生了太多的奇葩事件,拖延了太久的时间。

    各种火力加强了,反恐部队也有了,可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一塌糊涂。

    问题出在哪里?

    自然是出在执行力上。

    警察什么的武器好了,可这个系统运行并没发生改变,在执行方面依旧是低效的。

    2008年恐袭之后,曾有计划提出,要在孟买这样的重要城市增加摄像头布置数量,这样可以有效监视一些不法分子的行动。

    哪怕无法阻止也能通过这些摄像头的画面更快更准确锁定犯人或者在事后查找线索。

    直到2011年恐怖袭击再次发生,这项计划都未被执行。

    后来调查,才发现这份增加摄像头的计划文件躺在马邦内政部的柜子里吃灰,根本就没有执行。

    计划都是好的,不是没有聪明人,可下面是否按照执行那就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于是,罗顿就从这点出发,论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