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爱民着急也没用。 任何杂志审稿,都是要分批次、按时间来。 他的稿子放在信封里,又没有得到特别优待,自然是排在投递更早的其他作者后面。 很快到了3月25日,新一期的《燕京文艺》发售了。 林爱民的关注转移了。 他呆在杂志社,和章徳凝一样留意《燕京文艺》的销售情况。 “东单那边要进书。” “中关村那边的也卖完了?” …… 陈思崇过来了,向两人宣布好消息:“一大早就有人去排队,大家都有着期待。” 是啊! 整个华国就几十家文学杂志,渴望得到文化滋养的人们卖不到名著,就把目标转移到杂志上。 这是写文的最好时代! 林爱民激动且惶恐。 短篇小说还行,他记得清楚,再加上有写作功底,复原不是问题。 但中篇、长篇就不好说了,知道细节和大致脉络,能不能完美呈现,不敢保证。 这就是他想去大学再深造的原因。 “杂志社会再加印五万册。” 陈思崇出去再进来,满脸兴奋:“我们的销售数量,有望追平上个月的《人民文学》。” “不过……” 他瞥下林爱民,暗暗叹息。 《灵与肉》那篇小说投了《人民文学》,赶上4月1号新一期的发行,两个杂志之间的距离,肯定会再次拉开吧。 刚刚杂志社的同事拜托书店那边关注过。 听说这期《燕京文艺》有林爱民的小说,还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创作心路历程,本来要买一本的读者,很多立即表示要再多拿一本。 陈思崇纠结了。 想《人民文学》选上《灵与肉》,这样两家联手,可以对抗施怀仁那样的人。 又担心《人民文学》有了《灵与肉》,会遏制《燕京文艺》的追赶势头。 呵! 他此时考虑这些,已经晚了。 此时《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崔导怡刚刚放下《燕京文艺》,对旁边的同事阎刚道:“这个林爱民不简单,我看是又一个刘新武啊。” 如今燕京地区,文学杂志要数《人民文学》和《燕京文艺》最有影响力。 本来他们不会在意《燕京文艺》,毕竟《人民文学》是国家级期刊,而且是华国建立后第一份文学期刊,地位不是谁能轻易撼动的。 《人民文学》敢为人先,秉持首任主编雁冰先生一贯作风,这才有了去年《班主任》的发表。 不止如此,今年1月份《人民文学》还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表面上写的是数学家陈京润,其实是要在公众中确立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和科学声望。 效果颇佳,销量甚好! 他们有理由骄傲,也能俯瞰其他杂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