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新式军装-《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3)页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出自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在福建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刻碑文,为《天妃之神灵应记》。
    上曰:“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
    大意是:从天的顶端到地的极地,没有不以臣、妾之礼归顺我大明的!
    这句话说的很霸气,彰显了大明的强盛,颇有一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味道。
    国旗和军旗都搞定了,接下来便是将士的军服了。
    大明的军士穿戴全套盔甲并佩挂武器后,身体负荷相当大。
    据嘉靖朝兵部郎中唐顺之的《武编》记载,“各边军役战,身荷锁甲战裙,臂避等物,共四十五斤!
    铁盔、脑盖重七斤,顿项、护心铁、护胁重五斤;
    弓撒、箭袋重十斤,腰刀三斤半,蒺藜、骨多重三斤,箭筒一斤,战勾连绵皮上下衣服共八斤,通计八十八斤半。”
    明朝的一斤差不多是六百克,也就是,大明边军一个军士的整套装备,高达现在的一百零五斤左右。
    天武军的装备更加精良,且装备的和鼎步枪就有九斤半,再配上刺刀、装子弹的皮包、手榴弹等物,更加沉重。
    然而,时代变了,随着火器的迅猛发展,再厚的盔甲都扛不住一枪撂倒。
    明军的盔甲虽然制作精良,但基本失去了防护的作用,沉重的盔甲不仅不能为步兵提供多少保护,反而会因为沉重影响步兵的机动性。
    该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朱慈烺拍拍手,一队御林军捧着盔甲走进来,他说道:“朕让尚衣监打造了一些样品,大家都来看看怎么样。”
    接下来,徐盛和一队英俊高大的御林军充当模特,现场换起了衣服。
    首先展示的是普通军士的军服,类似皇帝仪仗中的旗手卫罩甲。
    一顶帽儿盔,海军为蓝色,陆军为黑色,冒顶有红缨,将领的冒顶有一对孔雀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