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夏侯惇忙赔礼道: “先生恕罪,某方才在帐外巡逻,听到这小子大发狂言。” “故而心中不平,冒然闯入,还请先生见谅。” 李翊笑呵呵地拱手道: “小子见过夏侯将军。”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夏侯惇见李翊不失礼数,便问: “汝方才所言,可有夸大?” 李翊微微一笑,斩钉截铁地说道: “句句属实,无一虚言。” 嘶…… 此言一出,连荀彧都倒吸了口凉气。 这么多兵书,就是荀彧自己都不敢说全部精通。 你小子如此年幼,而去还中道从军了,怎么敢说出这种大话来? 然而, 李翊方才所言没有丝毫吹牛的成分。 作为商贾世家,世代经商,他从小就被父亲逼着读兵书。 因为家里的祖训就是“商场如战场”,与资本家的博弈比之战场厮杀更要残酷冷血! 战场上的刀剑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商场上的算计,全都是不可捉摸,难以预料的。 这便是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得益于此,李翊从小就把兵书背的滚瓜烂熟。 加上之后与资本家的实战博弈,使得他已将兵法韬略了然于胸。 “好小子,那我且来考考你。” “你若答得上来,我奉你为师。” “你若答不上来,哼哼,我要你一只手!” 荀彧忙起身劝道: “元让,不可胡来!” 夏侯惇却摆摆手: “先生宽心,某自有分寸。” 他其实也只是想吓唬吓唬李翊,哪能真砍他一只手? 无非是想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点儿教训罢了。 李翊从容一笑: “将军请出题便是。” 夏侯惇轻嗤一声: “你既说你熟读兵书,那我且用《孙子兵法》来考考你。” 荀彧在旁无奈地叹了口气。 《孙子兵法》连他都不敢说全部理解了,何况是李翊? 但荀彧不知道的是,《孙子兵法》只对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晦涩难懂。 经过后世一千多年的洗礼,已经有不少军事家为它进行过注解。 李翊读到的自然是注解过后的《孙子兵法》,自然要比荀彧他们懂得多。 所以李翊才会这般自信满满…… 夏侯惇从书卷中拾起一本书,扬声念道: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见不可察。” “故经之以无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就请李翊先生,将这兵书上提到的道、天、地、将、法,为某解释一番。” 夏侯惇还特意将“先生”二字提高了一个声调,语气中竟是嘲弄。 他自幼学习枪棒,熟读兵书,后来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即使如此,也只能将这五个致胜维度云里雾里的大致理解。 他倒想瞧瞧这位“奇才”要如何解释这五个维度。 “哦?呵呵……” 李翊眼皮眨动,只是略作思考,便朗声回道: 第(2/3)页